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6年, 第18卷, 第S8期 
刊出日期:1996-12-26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黄瑞复 党承林 虞泓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6104) PDF全文 ( 146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花韭Allium mactanthum Baker和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及其变种柳叶韭(Allium walichii Kunth var.platyphyllum J.M.Xu)的核型,它们的染色体基数都是人大花韭有倍性变化,出现二倍体和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4=10m+4st和2n=4x=28=20m+8st;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分别为3.03和3.00;着丝点端化值分别为60.67%和59.70%;均为2B核型。多星韭也有倍性变化,出现二倍体和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4=4m(2SAT)+10sm和2n=4x=28=12m(2SAT)+16sm;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均为1.60;着丝点端化值分别为62.76%和62.50%;均为2A核型。柳叶韭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4m(2SAT)十10sm;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168;着丝点端化值为63.81%;也是2A核型。
  • 黄瑞复 虞泓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5940) PDF全文 ( 127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然三倍体韭预期的育性仅为1/8192,但实际育性为1/5882,比预期的高。在其子代中可发现有染色体数为16,24和32的个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4m+2st(SAT);2n=3x=24=21m+3st(SAT);2n=4x=32=28m+4st(SAT)。3种倍性出现的比数为:13个二倍体:20个三倍体:12个四倍体,这与预期比数1:2:l相符合。表明自然三倍体韭是同源三倍。
  • 黄瑞复 魏蓉城 许介眉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6469) PDF全文 ( 256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及其变种木里韭 Allium hookeri var.mulienseAiry-Shaw的核型,它们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宽叶韭有倍性变化,出现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2=4m+10sm+6st+2t,2n=3x=33=3m+15sm+9st+6t,2n=4x=44=4m+28st+4st+8t;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分别为1.32,l.59和1.40;着丝点端化值分别为73.93,74.70和73.66;均为3A核型。木里韭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22=2m+12sm+6st+2t;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l.89;着丝点端化值为72.90;也是3A核型。
  • 虞泓 黄瑞复 臧玉洁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4912) PDF全文 ( 23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云南假百合属的2种5个居群作了核型研究,其中包括部分组织培养的实验材料。
  • 虞泓 黄瑞复 党承林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5363) PDF全文 ( 22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调查研究了云南大理苍山宽瓣豹子花居群的株高、节间长度、轮生叶片数、叶片长度与宽度、每株花朵数、花瓣长度与宽度、花瓣斑点大小与数目等形态特征的多态性,旨在探讨其形态特征的变异式样,揭示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和分布频率。研究表明,所研究的性状均具有多态性,且分布式样各不相同。其中,株高、叶片长度与宽度、内外轮花瓣长度与宽度以及花朵数均为既可遗传又受环境作用的数量性状,且环境对它们的饰变作用很强。与此相反,轮生叶片数、内外轮花瓣长与宽之比、内外轮花瓣上斑点大小、形态、数目及其分布式样等均是较稳定的遗传性状,在居群中变异突出,是研究遗传多样性的好性状。研究还表明居群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个体的杂合程度较高。杂合有利性是造成居群多态现象和保持一定杂合程度的重要原因。环境异质性则是导致居群内平衡多态现象的另一重要原因。
  • 虞泓 黄瑞复 郑树松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5900) PDF全文 ( 27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云南中甸地区海拔 3400-3800 m的滇蜀豹子花 NOmocharis户rrestii Balf f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统计分析了8个局部居群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果如下:1.N.forrestii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有(x=12)、(3x=36)、(2x-l=23)和(2x+l=25)等类型,其发生频率平均为11.6%。2,N.forrestii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常伴随着结构变异;同样,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常伴随着数目变异。3.N.forrestii不同局部居群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分化有所不同。总体上,随海拔递增,居群中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断裂和微核等发生频率有递增趋势,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有递增趋势。但具体的局部居群中染色体变异所侧重的方式及其频率还与遗传背景和变异的随机性密切相关。4.N.forrestii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断裂、双核和微核等,均是有丝分裂异常的证据或有丝分裂异常的产物。有丝分裂异常会导致体细胞染色体分配不均而产生数量变异,还会导致细胞染色体重排而产生结构变异。5.中甸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气温异常多变。N.forrestii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细胞突然遭到忽冷忽热的气温干扰,很容易产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异常的行为。随着海拔增高,N. forrestii居群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分裂负荷加重。
  • 虞泓 黄瑞复 晏一祥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6054) PDF全文 ( 20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植物染色体常规技术和常规统计方法研究云南大理苍山宽瓣豹子花居群核型和染色体的多态现象。首先,描述了核型多态性,并总结了核型特征。核型多态性具体表现为染色体多态性。然后,统计分析了居群中染色体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同源染色体大小异形呈现不同程度的杂合性;2.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3.染色体臂比值(长臂/短臂)的变异;4.染色体类型的变异;5.染色体长度比值(最长染色体长度/最短染色体长度)的变异;6.双着丝粒和B染色体的存在频率。研究认为苍山宽瓣豹子花居群核型和染色体的多态性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所导致;观察到的双着丝粒染色体、B染色体和微核被认为是结构变异的产物,同时也是发生结构变异的证据。研究表明宽瓣豹子花与滇蜀豹子花一样,核型尚未趋于稳定,染色体还处于较强烈的结构变异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居群中核型和染色体多态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形态多态性的染色体遗传基础。苍山宽瓣豹子花居群不仅核型和染色体,而且形态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仅是该居群内核型分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宽瓣豹子花种内分化的重要遗传基础。
  • 黄瑞复 李劲峰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6101) PDF全文 ( 21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的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4个不同居群进行了核型及基分化研究,4个居群无染色体数目变异,核型类型为“3B”型。4个居群间存在核型多型性,主要现为染色体杂合性的位置和数目不同,次缢痕及随体的数目和位置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宝兴百合种内分化比较剧烈,横断山区可能是该种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
  • 虞泓 黄瑞复 魏蓉城
    Plant Diversity. 1996, 18(S8): 1-3.
    摘要 ( 6558) PDF全文 ( 25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川百合(Lilium davidii)的2个野生居群、3个地方栽培品种(包括1个三倍体品种)和1个栽培变种进行了较全面的核型分析研究,并调查了昆明西山野生居群的濒危原因和生活史对策。研究表明,川百合种内分化明显,种内核型多样性丰富。地方栽培品种,变种和野生居群内染色体均具多态性,它们之间则具多型性。川百合种内分化有3条途径,一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二是染色体信性变异,二者均能以鳞茎或珠芽的无性繁殖方式固定,三是野生居群通过减数分裂的重组提供变异。分布横断山区的川百合类群分化较剧烈,进化灵活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