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88年, 第1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8-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崔鸿宾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365) PDF全文 ( 24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在研究山胡椒属时发现公布于泥泊尔及不丹的Lindera neesiana 实际上就是绿叶甘僵,但其著者名一直较混乱,现经考证澄清。正确写法应为Lindera neesiana(Nees)Kurz,本文将L.fruticosa Hemsl. 第一次做为它的异名.
  • 浦帆 张正居 史岩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885) PDF全文 ( 240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上思瓜馥木(Fissistigma shantzeense Tsiang et P. T. Li)系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分布于广西和云南西南部,鲜花具有浓郁的香气。为开发利用这一香料资源提供依据,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 刘大济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103) PDF全文 ( 18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Osmanthus lipingensis J.D.Liu,sp.nov.(Sect.Osmanthus)
  • 刘方媛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264) PDF全文 ( 27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Phalaenopsis minor F. Y. Liu, sp. nov Species nova proxima P. violaceae Witte. sed floribus minoribus, sepalis petalisque 13-16 mm longis 6-7 mm latis ,labelli lobo intermedio subobcordato distincta.
  • 倪德祥 王蓓 王维荣 张丕方 王凯基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6096) PDF全文 ( 22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的正常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受光控制的光形态建成过程。光作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个调控因子,已有报道门,引。本实验通过对佛甲草的不同波长的光处理,比较其形态发生及生理生化指标。佛甲草为一种药用植物[3] 本实验为建立佛甲草茎段培养的理想诱导模式提供了初步的资料。
  • 李振宇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3989) PDF全文 ( 222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Hilliella shuangpaiensis Z. Y.Li,sp.nov.Species H. alatipedi(Hand.- Mazz.)Y. H.Zhang et H.W.Li et H.paradoxae (Hance) Y.H.Zhang et H.W.Li affinis,a qua foliis basalibuspinnatis 8-9- foliolatis,floribus minoribus,sepalis petalo subacquilongis,siliculis orbicularibus,2(- 3)ovulatis differt.
  • 黄远征 温鸣章 肖顺昌 赵蕙 任维俭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198) PDF全文 ( 20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t Wils.) 为我国特有树种[1],以产于四川省岷江流域而得名,是岷江中上游、白龙江上游和大小金川流域的主要森林树种,拥有较大蓄积量。其针叶富含精油,但至今未加以任何利用,其化学组成也未见报道。为了使这一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们对岷江冷杉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 王答祺 樊娟 李淑蓉 汪夕彬 冯宝树 杨崇仁 周俊 宁永成 冯玉萍 陶家洵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954) PDF全文 ( 22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羽叶三七(Panax japonicus C. A. Meyer var. bipinnatifidus (Seem.)Wuet Feng)又称疙瘩七,产我国西北部至西南部山区,是人参属植物中分布海拔和纬度均较高的一个种类。在陕西省秦岭地区主要产于南北坡海拔2100—2900米的针叶林下阴湿处。民间以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顺气健胃、活血祛瘀、滋补强壮之效。作为国产人参属植物皂甙成分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本文报告秦岭产羽叶三七根茎的皂甙成分,并讨论其化学分类学意义。
  • 黄初升 张壮鑫 李干孙 周俊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607) PDF全文 ( 24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的根中,分离到β-谷甾醇,胡萝卜甙,熊果酸,2a,3a,24- 三羟基- 12- 烯-28一乌苏酸,同时还得到两个新的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毛花猕猴桃酸A(eriatic acid A) 和毛花猕猴桃酸B(eriantic acid B) 。根据光谱数据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分别为24- 乙酰氧基-2a,3a-二羟基-12- 烯- 28- 乌苏酸和 2β,3β,23-三羟基-12-烯- 28- 乌苏酸。
  • 李映红 郭仲琛 王伏雄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960) PDF全文 ( 28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验所用的基本培基中以B5培养基对向日葵幼胚培养为最适。激素茶乙酸主要促进幼胚的胚性生长。吲哚乙酸( IAA ) 与激动素( KT) 的配合使用,对幼胚的分化起明显的调节作用。天然提取物则明显地促进幼胚生长、其中荸荠汁的培养基可使向日葵球形胚进行正常发育。用两种改良的B5培养基做胚胎培养系统,使向日葵种间杂交胚生长发育。先将杂交后的心形胚培养在胚胎生长培养基上,进行充分的胚性生长。然后把胚转移到萌发培养基,使其萌发形成幼苗,最后移入土壤直至开花。
  • 林德辉 李存信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741) PDF全文 ( 261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品种、土壤、底肥和追肥等一致的情况下,对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的次库(茎十叶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齐穗和黄熟期次库中总糖或淀粉含量均随海拔增高而增加。但在黄熟期,高海拔地区次库的总糖或淀粉含量比齐穗期的增加,而低海拔地区次库的总糖或淀粉含量则比齐穗期的降低。齐穗期时,次库的淀粉含量随施用的氮素底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黄熟期,温凉稻作区水稻次库的淀粉含量均随氮素底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熟地区水稻次库的淀粉含量则趋于一致,不过不同地区相比各处理次库的淀粉含量均因海拔增高而增加。不同时期的氮索追肥使齐穗期次库淀粉含量因追肥时间推迟而增加,唯元江晚穗肥处理的低于中穗肥处理的。黄熟期因追肥时间提早而次库的淀粉含量增加,但元江以早穗肥处理的次库淀粉含量最低。与齐穗期相比时,低海拔地区的各个处理,其次库的淀粉含量均减低,但高海拔的昆明温凉稻作区,施早和中穗肥的水稻,在黄熟期次库的淀粉含量反而增高。还可以看出水稻种植地海拔越高,其次库淀粉含量对追肥时间越敏感。基于水稻次库中淀粉含量对氮素肥料的反应,就三地气候条件讨论了上述的差异。
  • 李英 王钧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490) PDF全文 ( 23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嵌合基因的重组工作,我们得到了在* 质粒T1JNA区 带嵌合的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 NPT Ⅱ基因的土壤杆菌菌株- pACK403。通过与烟草叶圆片共培养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观察在转化植物中表达的这种外壳蛋白能否延缓或减轻烟草花叶病毒对它们的危害。以期用基因工程手段使植物获得抗病毒的特性。
  • 肖来云 普正和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349) PDF全文 ( 26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双版纳的桑寄生科植物,已发现9属24种3变种,其中有些种类在全州坝区至高海拔山区均有分布,一些种类只分布在某地区或某山头。海拔1000—1500米的山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这些桑寄生植物共有寄主树种83科263属483种。桑寄生植物在光照强、空旷的环境,种类和种群量多,在群落中寄生的层次和在寄主树上寄生的部位低;在郁闭、阴湿的森林内种类种群量少,且多寄生在上层乔木的小枝上。对环境和树木适应性强的种类,其寄主可达数十个科数百种;适应性弱的种类寄主很少,甚至专类或专一的寄主。重复寄生较多,它们之间有多种复杂的关系。
  • 裘宝林 钟国荣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717) PDF全文 ( 23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茎属Stewartia L.植物全世界已知有15种,分布于东亚及北美;我国有9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多数种类树皮平滑而具斑驳,黄褐色或红褐色,花白色而较繁茂,很适于作庭园观赏植物。
  • 叶创兴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553) PDF全文 ( 26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山茶属具有复杂的种系。1958年J.R.Sealy曾将它划分为12组,亲缘关系得到一定的澄清。1981年,张宏达教授提出的山茶属系统将山茶属划分为四个亚属,20组,这一系统深刻地阐明了山茶属内各分类群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向,根据这一系统,作者讨论了山茶属内的分群原则,及演化形态学,认为山茶属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两个祖群,十个群。
  • 王文采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876) PDF全文 ( 27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Croton yunnanensis W. W.Smith var. megadontus W.T.Wang,var.nov.A var.yunnanensis differt folis margine irregulariter dentatis, dentibus usquead 3.5-4 mm longis.
  • 李德铢 薛纪如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889) PDF全文 ( 252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筇竹属是近年来新建立的一个属。本属原发表时仅有3种,标本探自四川、云南、贵州及湖北西部。以后又陆续发表了4种。作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筇竹属的过程中,对本属又做了初步整理,其中包括一新种及一新变型也在此一并发表。本文引证的标本均藏于本院标本室(代号SWFC)
  • 顾志建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029) PDF全文 ( 254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同一居群不同个体的凌云重楼(Paris cronquistii)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发现核型结构和B染色体有一系列的变异。据此,作者对其B染色体的起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凌云重楼的B染色体是随体在次缢痕处断离后衍生。
  • 李林初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295) PDF全文 ( 22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认为AAAABB 的同源异源多倍体红杉可能由亲本水杉(属)和巨杉(属)一杂交起源,它们分别为红杉提供了染色体组AA和染色体组B。这与根据核型等资料的分析结果相吻合。但跟Stebbins认为红杉除水杉(属)以外的另一个亲本已经灭绝并没有留下近缘的推论存在分歧。
  • 罗方书 万国华 皮文林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4724) PDF全文 ( 248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中美洲4个国家16个地区的卵果松(Pinus oocarpa)种源进行苗期试验,测定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并对其55个月生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发现:不同种源的卵果松,在同一试验地上,其苗高、地径差异极为显著,初步选出超过对照114-125%的种源,滇南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可引种洪都拉斯种源造林。本试验还对卵果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欧晓昆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810) PDF全文 ( 23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元谋是我国著名的干热河谷之一。在元谋干热洒谷1600米以下的山坡上主要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植被。经研究计有种子植物78科、266属、399种,其中绝大部分草本和灌木种类。从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这里的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其中出现在元谋的热带属占属总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72.3%,温带分布属占26·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3%。这里的区系成分除了与其所处的滇中高原邻近地区关系很密切外,与印度等地的稀树草原也有联系,表现出了区系成分的古老联系和稀树草原植被的残余性。
  • 吴邦兴
    Plant Diversity. 1988, 10(01): 1-3.
    摘要 ( 5908) PDF全文 ( 268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群落样方法和剖面图解法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水平及垂直结构做了初步讨论。依立木高度、树冠形态、.各层植物叶之解剖结构划分层次; 用Raunkiaer的生活型谱统计生活型、叶级、叶质、叶型组成,并对其外貌特点做了讨论,最后跟龙脑香林外貌结构做了比较。通过比较表明:本区大面积混合季节雨林种类组成表现出一些种类分布普遍,另一些种类局限,随地势、地形、土壤和局部气候差异形成多样性组合,这种组合在同一林地也明显,构成嵌镶。在自然地段森林可分七层。组成各层的结构种,幼灌层D多于其他各层,说明D层在结构关系中具较大独立性。乔木、灌木、草本层片是基干层片和构成森林结构的骨架,外貌上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滴水尖叶为主的常绿阔叶大、中高位芽组成为特征,所有这些表现出与东南亚龙脑香林相似。外貌结构上与具显著干旱季节气候的中印半岛北部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