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82年, 第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2-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泗英,刘玉青,王济承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7585) PDF全文 ( 24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是我国有名中药并为中药附片的原植物,我国药典谓本晶具祛风湿、散寒、止痛作用。陈燕等首先报告陕西产州乌含有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又从南京引种川乌提取得到美沙乌头碱、海帕乌头碱、乌头碱。岩佐淮三等报告中药川乌合海帕乌头碱、乌头碱、美沙乌头碱和川乌碱乙;但他们对甲乙的结构均未测定。小管卓夫等报告日本附子含海良哪明即消旋一去甲基乌药碱(dl-demethyl coclaunine)谓为日本附子的强心成分。
  • 许祥誉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750) PDF全文 ( 21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云南厚叶美登木(Maytenus Orbiculata C.Y.Wu)其化学成份尚无报道,作者分离得的化合物A,是从植物中首次发现的新三萜成分。
  • 罗士德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4931) PDF全文 ( 22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1位碳上都有羟基,而且,当12、11位碳上都有羟基时,由于受邻位苯环的环电流效应,12位碳质子将比11位碳质子向低场位移IPPm。这里,与羟基相联的碳上的质子δ3.95与corynoline相应的碳11位质子一致,故可指定羟基在11位碳上。由上述去偶法结果可看出,丙酮基应连在邻位碳上没有质子的仲碳上,只可能在6位碳上。同型生物碱的核磁共振谱碳6位两个质子皆呈典型的 AB型偶合,J=15—16HZ,在这个生物碱的谱中,恰恰消失了这两个质子而多出了呈ABX偶合的三个质子,从而推断丙酮基连在碳6位。
  • 李英;王钧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802) PDF全文 ( 24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酮基乳糖反应特性和对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生长能力的相关性,用DYL和YBS培养基从桃树新鲜幼嫩的冠瘿中分离到具致癌力的土壤杆菌K-8菌株.对四株国内分离的致癌菌株鉴定,确定菌株S-1、B-1为根癌土壤杆菌生物Ⅰ菌株,而K-8和702为根癌土壤杆菌生物Ⅱ型菌株.
  • 邱学忠;刘伦辉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7295) PDF全文 ( 273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笔者根据1972—1974年连续三次的野外考察,从自然条件入手,着重分析和研究了该区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其分布规律。本文在本区的植被资源评价和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所有的植被资料,为合理开发该区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何仁远 冯树基 聂瑞麟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433) PDF全文 ( 28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们从云南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草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e et W.)中鉴定了它的苦味甙。因还未见文献记载该植物的酮成分。为此我们对分离到的三个酮成分经UV,IR,1H NMR,MS证明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 xanthone)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桐(1,8-dihydroxy, 3,7-dimethoxy xanthone)Ⅱ; 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monohydroxy 3,7,8-trimethoxy xanthone)Ⅲ.
  • 张鉴铭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290) PDF全文 ( 255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培养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叶肉原生质体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在所用的培养基上,原生质体都再生了细胞壁、产生了持续的细胞分裂并发育成小细胞团.在其中6种培养基上得到了愈伤组织.最好的两种培养基是我们组合的G培养基及修改的K培养基,它们的植板效率分别达到56%及70%.还进行了一些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影响的试验,某些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某些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已分化出根.
  • 孙汉董;林中文;钮芳姊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987) PDF全文 ( 20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南瓜七(Heracleum henryi Wolff)又名荷花七、缅瓜七,系伞形科白芷属植物,分布于滇西一带,主产于保山地区施甸县。药用其根。味辛、性温,通经活络,镇痛散淤,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搞清其化学成分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 毕志树;陆大京;郑国扬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494) PDF全文 ( 26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载了在广东鼎湖山所采到的牛肝菌科新种6种和新记录3种。它们是粘胶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viscosus Bi et Loh sp.nov.),普通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uulgaris Bi sp.nov.),类小牛肝菌(Boletinus Cavipoides Bi et Zheng sp.nov.),美牛肝菌(Boletus puellaris Bi et Loh Sp.nov.),小橙黄牛肝菌(Boletus miniato-aurantiacus Bi et Loh sp.nov.)和拟细牛肝菌(Boletus pseudo-parvulus Bi sp.nov.)等 6个新种以及混杂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confusus Singer),褐变牛肝菌(Boletus indecisus Peck)和栗褐小牛肝菌(Boletinus castanellus Peck)等3个新记录。以上全部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MIGD)。
  • 徐文宣;熊若莉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4109) PDF全文 ( 193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Planta minuta,terricola,laxe caespitosa,dilute viridis.Caulis erectus,0.4-0.6 cm altus,simplex,basi albotomentosus.
  • 祝正银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067) PDF全文 ( 22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depressae C.B.Clarke affinis,sed planta humiliore 30-80 cm alta,pedunculis longioribus 5-9 mm longis, calycibus petalisque dense punctatis,ovulis 5 in 1 serie differt.
  • 张本能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6132) PDF全文 ( 21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枫皮(llicium difengpi K.I.B.et K. I.M.)为广西特产中药材,其原植物已有报道,其伪品的原植物除大八角(Illicium majus Hook.f.et Thorms.)外,还有一新种-假地枫皮,现予以报道。
  • 王庆瑞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6157) PDF全文 ( 24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附地莱属(Trigonotis)是Treviranus于1851年建立的。据统计,本属全世界约56种。美国植物分类学家J. M.Johnston对我国附地菜属做过较详细的研究,他在1937年所发表的“中国西南部的附地莱属”一文中,收载了本属的16个种。尔后,于1952年又发表了四川及广西地区的3个新种。他的著作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附地菜属的重要文献。日本植物分类学家中井猛之进(T.Nakai)于1971年发表的“日本—朝鲜的附地菜属”及大井次三郎(J.Ohwi)于1937年发表的“日本产附地莱属的分类”等论文,是研究我国台湾及北方地区附地菜属的重要文献。
  • 冯国楣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6054) PDF全文 ( 25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作者在整理中国锦葵科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2个新种、2个新变种和1个新组合,本文特予报导.
  • 张宏达;缪汝槐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8959) PDF全文 ( 360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S.malaccensi Merr.et Perry affinis,sed inflorescentiis terminalibus 6-8 cm longis multifloris,nervis lateralibus pluribus 13-20-jugis differt.
  • 吴征镒;庄璇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5592) PDF全文 ( 26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鳞茎紫堇组(Sect.Oreocapnos)是M.popov于1937年根据产于苏联的C.Inconspicua Bge.和 C.tenella Kar.et Kir.植株基部具鳞茎为主要特征而建立的。组的模式种:C.inconspicua Bge.
  • 吴征镒;苏志云
    Plant Diversity. 1982, 4(01): 1-3.
    摘要 ( 9473) PDF全文 ( 283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伞花紫堇组(Sect. Denecinctae Fendde ex C.Y.Wu et T.Y.Shu)是集中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和西藏接壤地区的特有高山类群,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在紫堇属中有别于其他各组,是十分自然的一类。1928年Fedde建立本组(Fedde,Repert.25:221,1928),后来他又将它降为亚组(Subsect.Benecinctae Fedde) 置于真紫堇组(Sect.Eucorydalis Prantl)之下(Fedde in Engler et Prantl,Naturl Pflanzenfam.17b:134,1936),鉴于Fedde在建立本组时缺乏拉丁描述,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发现已为Fedde原有记载所不能包括,所以作者除恢复 Fedde首次建立的组的等级外还作了拉丁的补充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