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08, Vol. 30 ›› Issue (03): 295-307.DOI: 10.3724 SP.J.1143.2008.07158
韦毅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6
收稿日期:
2007-07-30
出版日期:
2008-06-25
发布日期:
2008-06-25
通讯作者:
韦毅刚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Guangxi Flora of China
WEI Yi-Gang
Received:
2007-07-30
Online:
2008-06-25
Published:
2008-06-25
Contact:
WEI Yi-Gang
摘要: 在植物区系上, 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湾地区和泛北极植物区的滇黔桂地区、华南地区的中心或重要部分在广西境内自然交汇, 构成了相当复杂的植物区系。广西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富, 现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 565 种( 含种下分类群) , 隶属于1 819 属、285 科。本文对其中的种子植物科属进行了重点研究,从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可知其区系性质基本上是热带- 亚热带的, 并具有较明显的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点以及具有热带北缘的区系性质, 特有现象十分突出。
中图分类号:
韦毅刚 . 广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3): 295-307.
WEI Yi-Gang.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Guangxi Flora of China
[J].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3): 295-307.[1] | 朱弘1, 库伟鹏1, 戎建涛2, 项佳娥3. 浙江南麂岛陆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713-720. |
[2] | 尹志坚, 彭华. 大理苍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3): 233-245. |
[3] | 李晓娜, 龙明忠, 刘洋, 陆亚一.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苔藓植物区系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3): 271-278. |
[4] | 杨亲二. 植物区系地理学重要术语“分布区类型”的英译问题[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42-144. |
[5] | 金明龙1, 吴纪杭2, 金孝锋3, 丁炳扬4. 杭州西湖风景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4): 333-. |
[6] | 王崇云1, 陈美卿1, 和兆荣1, 彭明春1, 李其阳1, 欧光龙1、2, 郎学东1、3, 党承林1. 记澜沧江河谷一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01): 81-88. |
[7] | 丁 莉1 , 2 , 杜 凡1 , 王 娟1 , 石翠玉1 , 苏文苹1 . 云南昭通北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2): 139-145. |
[8] | 李 嵘, 刀志灵, 纪运恒, 李 恒.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6): 1-615. |
[9] | 朱华.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文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5): 489-491. |
[10] | 吴玉虎. 青海茶卡- 共和盆地及其毗邻地区种子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3): 265-276. |
[11] | 杨逢春1 , 胡新文2 , 尤丽莉2 . 海南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55-160. |
[12] | 王金虎1, 2 , 郝日明3 , 汤庚国1 . 江苏蕨类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37-144. |
[13] | 刘恩德, 彭华. 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29-136. |
[14] | 王昌腾. 浙江省箬寮岘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06, 28(05): 453-460. |
[15] | 吴玉虎, 吴瑞华. 青海东部黄河上游谷地种子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6, 01(01): 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